拉动内需与消费券、降税率
日期:2009-03-16 作者:管理员
今天出口引擎对经济的拉动力骤降,内需如何在2009年度的“保八”工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我认为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加需求的拉动,向民众发放消费券;二是使供应的价格更有竞争力,从而扩大供应,对企业降低税率。
在今年1月,台湾正式向民众发放“振兴经济消费券”,台湾籍民众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可领到以红纸封套装着的一叠价值3600元新台币(相当于760元人民币)的消费券。消费券仅限购物使用,不得兑换现金,而且必须在今年9月30日前使用。正是由于消费券只有支付功能而且有使用期限,等于直接向市场“投钱”,而且钱投向哪里是由老百姓决定的,满足的是老百姓真实需求,帮助的也将是真正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所以即使这消费券的面额不多,但民众反应依然热烈,对贫困家庭来说作用更大,至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都纷纷多买原本不准备买的东西。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对持消费券购物的民众进行优惠,配合促销。此举情况如何?本来只打算花去消费券的人们,实际花费却往往是大于消费券的面额,真正起到乘数效应。如此,台湾的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放大效应也就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了。
今年的“两会”,经济问题成为最瞩目的议题。在现时经济受金融海啸影响继续恶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领头的出口引擎面对全球需求萎缩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引发就业人口的失业问题;投资这辆马车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社会关心这4万亿如何用,如何对经济的增长更有效率,如何解决在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于交通建设中的投入带出的腐败问题(当时的投入资金与今天的4万亿相比,数值“很小”但已使17个省的交通厅长下马);内需这辆马车,作为今后中央政策要拉动的核心,又该如何更快起作用?
拉动内需与中国的产业转型是我国的方向,政府也努力地做使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由尾变为领头位置的工作,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国策。在出口骤减的环境下,内需如何解决社会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如何能在今年的经济发展上起到更大的作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拉动内需,应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为市民有钱及肯消费所形成的需求;二为供应更多,价格更有竞争力。
供应与需求的关系我是理解颇深刻的。
记得我家第一次购的微波炉是于1989年日本的乐声牌,那时免进口关税也要2千多元人民币一台,当时国内很少家庭会购买这产品。即使微波炉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人来说很方便,但因这个价钱使其只能成为那时的奢侈品。之后顺德的蚬华厂生产微波炉后在顺德就有一些家庭购买了,但还是很少数,那时也要一千多元。到90年代末期,顺德的格兰仕经过消化相关的技术,大量生产并对海外出口,之后在国内的零售价格一直大幅度降低。于约2003年时,商场的零售价格最平的微波炉已为288元一台了,就算一般的工薪阶层或者外地打工的人也可拥有。到今年春节后去外省见“美的”品牌的微波炉于商场的零售价只有268元了。所以我一直讲:微波炉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的功劳在格兰仕,因为成本的下降,使市场售价下降,需求被大量地放大。从这例子可看到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4万亿的政府投资,是在需求上增加。而政府投资在大型基础设施上,形成对钢材、水泥等建设产品的需求,以及就业的需求。这些需求也使相关行业的订单增加,这些行业工人的收入也增加,这些人钱多了,也就有消费的意愿。同时也使这些行业涉及的原材料因需求的增加而价格上升。对市民的消费意愿的增加还有一因素就是若其对日后生活的保障性的信心增加,今天的消费就会增加。这体现对日后的看病、养老、儿女教育、住房的资金需求的保障性,所以这相连的问题也成为拉动内需引出的几个相关问题。
再来看供应。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其资金主体分为:原材料、资本的利息、人工、利润、政府税收这几大项,再加上市场竞争环境就构成供应的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而当供应量增加,供应的价格就会下降,价格下降使需求也就上升。这就说明微波炉成为大众消费品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影响供应的几个因素。现时情况下,人工的下降幅度不会大,而近一两年的人工成本是提升超过30%,在今天的环境下只会小幅度的调整。利息,这是指贷款的利息,这还是有机会下降的。这次两会就有委员提出,保持存款利息下把贷款利息降下来,减少企业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这跟去年8月比已下降了不少,要下降的机会也不大了,而4万亿的政府投资反而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这对增加供应是不利的。利润,这数于去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可知,已下降很多。在订单不足下,企业为保生存,利润为零也做,这会是2009年的常态。最后一个就是政府的税收。两会的企业界声音中要求政府减税的很多。英国已把17.5%的增值税下调为15%。而生产原料的进口关税下降也是增加供应的一个支持力,也是政府来考虑的。
而现时一个观点是认为我国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要调整。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二次大调整后,由80年代中的地方财政包干到90年代中的分税制,使国家的收入增长过快,如这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都比GDP快,形成了国家有大量的钱。国家富了,这也是中国应对今天的环境一张有力的牌。所以两会中的调整分配,增加民众的收入比例和在今年的内需拉动发消费券的方式成为一个很注目的观点。
现时的家电下乡,国家财政补13%,接着汽车下乡、电脑下乡,与上述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体现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这也体现为国家于产业政策上的倾向性,也体现国内产业利益博弈的结果。所以有人讲,我国广大的农村原来的用电设施输送功率很低,家电下乡会使原来的电线不够负荷,易发生火灾,由此认为家电下乡前应先电线下乡,国家先补电线行业。我想更多的行业会有先补其行业的诉求,这就产生一个大政策的公平性问题。也所以说,消费券的发放,由人们凭券选择,这更符合优化与公平的原则,操作性更强。
发放消费券的公平性也是易操作的,而降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等的税收,这样对内需的拉动的作用是能快速呈现的,而降税更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估计这都是在国家考虑的方式之内的,可能在看了一、二季的数据才再有进一步的行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盼望着这类可以马上出实效的措施的出台。
(本文写于2009年3月11日,作者叶中平系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电邮forever1668@126.com,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