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需建立预警机制应对金融危机
日期:2008-12-08 作者:管理员
来源:珠江商报 从已有冰柱的松花江畔回到南方的顺德,温度是16-20℃,所以就没有把出差时的毛衣放入柜内而继续穿着,因为这近二十天的行程我已经习惯穿毛衣了,有点像我对中小企业的关注成了习惯一样。
回到顺德,一口气把堆成山的报纸看完。这近20天的报纸我花了比以往要长的时间,因为有大量自己关心的信息,这段时间发生了多件事,包括温家宝总理来广东的考察,并肯定了中小企业对社会的作用;也发生了东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文大讨论,这些都是我一直习惯关心的问题。虽然出差过程中也有上网看到这些事件,却没有时间去细看,所以对这段时间的报纸的相关报道,我还是重新认真地阅读和思考,甚至在网上找到这“梁祝”的全文细看了一遍。
这次国内市场的多个城市的考察,对我来说是做了17年的国内市场的第二次,上次应已约十年前的事了。一路上拜访的客户与朋友都非常关心广东的企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情况,都问两个问题,“宝丽雅受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多大?”“广东的工厂倒闭了很多吗?”看来这“金融海啸”可能就要成为比“北京奥运”的出现频率还要高的词了,这也成为商家们极为关心的话题。而另一个词语“出口中小企业”也是一个出现频率激增的词,我试从Google上输入“出口中小企”,共有554万条记录。又试着在近日引出不少新闻的“百度”上再输入“出口中小企”,排第一的文章竟然是我在今年4月21日的《珠江商报·顺德商道》专栏上发表的《在叫救命的出口中小企业》(/shownews.asp?id=68)一文。而我在此文之后于珠江商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有七篇的题目中也是出现“中小企业”的。关心中小企业、用中小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如近日我穿毛衣一样,习惯了。
东莞“梁祝”的网文,虽然题目为《东莞:“风暴眼”中的世界工厂》及《拿什么拯救你,风暴中的东莞?》,而关注的是东莞的中小制造企业。对于“我叫梁山伯”的作者的一文,其指出“中小企业对于经济整体运行相当重要,大企业提供了税收,小企业提供了就业的岗位”,这观点笔者是一直坚持的。而网名为“我不是祝英台”的文章认为“搞研发、搞内销、搞品牌”的舆论导向是危险的。我认为,这的确是现时受伤较重的出口制造企业或实力不足的企业所应警惕的,因为这里的水很深的,很容易交不起学费而通输了。尤其是对“内销与品牌”不熟悉的中小企业来讲,风险不小的,而能由出口OEM成功转到内销市场并建立品牌的企业一定是少数的。所以有心向这两方面发展的企业要充分估计到危险与困难,并先小试为好。而有能力生存下去的,我认为更多的企业是做国内市场的OEM了。在这次北行的拜访中,也听客户讲述了不少浙江企业这一两年转内销不成功的故事。而东莞网文中提到的“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产品、严密注意资金链”是我非常认同的中小企的过冬方法。而这是一个内求的过程,自己可控的多,也是把企业的根基利用这次不合适扩张的时机来打实,为下次的经济的起飞准备好的体能。但这必须是使自己保留参加下次游戏的权力———能生存下来为前提条件。
对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两篇文章,可能各人的着眼点不同,由于文章对应“东莞”二字,所以不少人认为通过读这两文来了解金融海啸下东莞的外源经济为主的真实现况,而我则从东莞这个以出口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包括东莞的台商及港商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也包括大量的无注册的山寨工厂)看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这也是我的习惯了吧!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中小企的社会责任是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能发展下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而这个观点于今天还不是一个主流的观点,随着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加深,这一论点将会被社会更加接受。也只有这个观点在政府的政策中体现,中小企业就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对中国这个拥有大量劳动力的国家的贡献就更加巨大,也希望我为中小企业呐喊的习惯因此而改变。这时的企业家就有更大的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精神,因为有更强的奖励机制。
(作者叶中平系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电邮forever1668@126.com,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