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救大众的信心

日期:2008-10-20   作者:管理员

救市,救大众的信心

      近日有一个最热的词———救市。国内,中国的股民,热切期待政府救市;房地产商,热切期待政府救市;出口的中小企,期盼着政府出台具体支持方案。国外,美国政府的8500亿美元救市行动,英国的救市,欧盟首脑会议救市。救市的目的都是稳定市场。今天,大众的信心是个核心的问题。

本文2008年10月20日登于:珠江商报  作者: 叶中平

  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是价格按供求自由调节。当大家都不看好某东西时,即大部分人认为后市会跌的话,就代表手上有这东西在金钱有损失,那大家都想尽快离场,把手上的东西变为现金。这样就使市场供应一下子激争,本来需求的人见大市下跌也持币待购,这就使需求一再减少。这样一种供给与需要于市场上产生大落差,即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这情况下的供求落差越大,供更多,求更少,价格下跌更快。若形成了一个群体性信心问题,这价格下跌就更大。
  房地产与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供求市场。经历过香港1997金融风暴的人都知道什么叫面粉贵过面包的故事,即是当房地产的楼面地价已是3000元/平方米时,楼宇的销售价还是2500元/平方米。即发展商每平方米亏损500元地价,还得把建造1平方米房子的建筑成本补贴上。为何这样?也是供求在起作用,信心在起作用。
  救市的目的是政府通过自己的公权力和资金,改变供求,使需求增加,从而增强信心。而政府要出手救市一般是在任由市场作用下的价格会继续下跌,且对整体经济构成大影响时才做的事情。
  这次欧美的救市,美国是向银行收购不良的资产,德国是向银行提供4000亿欧元的担保,而法国等国的做法除向银行提供担保外,还向银行投资,使国家成为银行的股东。而英国于本月13日已宣布,用370亿英镑向3家大型银行驻资。韩国也于同日宣布用2400亿美元救市。以上的行动都是告知国民一个信息,你于银行的存款不用怕。目的是使国民不要把存款大量地取出来,因为有政府做后台的银行是有保障、无风险或风险很少。
  上述的方法,是减少人们对把款存于银行是否安全的担心。香港是对在银行的存款10万元以内由政府担保,你不会因银行倒闭而损失;欧盟区的则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把担保数提高到25万欧元。我给澳洲的朋友一短讯:你快把香港的存款搬回澳洲吧,因你们的陆克文总理12日宣布“澳洲政府将向所有国内银行存款提供3年的无限额担保”。这短讯刚发出,14、15日香港及澳门政府也相继宣布于2010年前对存款进行100%保障。.
  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事还不容易吗?美国或欧盟政府像澳洲一样的做法,不就彻底解决信心危机了吗?为何美国政府的救市要等国会几经周折及修改呢?这一定是个好问题,因为美国与欧盟政府今天所做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即承担一定数额下的责任,而澳洲政府就成了“无限责任公司”,承担无限责任了。我们可以假设美国再有大银行倒闭后,会如何呢?这肯定是美国的大量银行存款者如我给与澳洲的朋友的短讯一样把资金存到澳洲了。且西方都没有外汇管制,资金自由流动。这样美国的银行变空了。果真这样,澳洲银行的利息变为负利息,存款到银行,要收保管费了。这情况若出现要考验全球一体化了。
  救市除了解决信心问题,现时欧美的做法还解决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那么,银行凭什么把款借出来呢?银行借款都要求有抵押物,这包括信用抵押、担保抵押与实物抵押几种,多数为实物抵押。房贷是典型的以实物来抵押。若你购入100万元的房子,你自己出30万,70万的银行借款,银行认为房价下降30%的机会不大,且认为你有还款能力,就把这70%的款借给你。那你就可以把房子变为自己的财产了。当抵押物下降了50%,且借款人认为还欠款无希望或已不值得还款了时就申请破产。这样银行就等于用70万元购入这价值不超过50万的房子了。如此银行就多了一个成本为70万的房子,少了70万的资金,若有大量这样的情况的话,就直接影响银行支付正常取款人的取款。这样银行变成流动资金出现不足,就要去借款。如其他银行的流动资金也不多,就不会借款给同行。若银行对对方银行的还款能力有怀疑就更不会借,这银行只有破产了。今天欧美的金融海啸就是出现这样的事,包括大众的信心和抵押物价值大幅下跌这两个相关的问题,政府救市就是救这两点。
  现时的104届广交会,媒体报道说客户少了,订单少了。还传出对美国银行开来的信用证,不少银行不再接受打包借款了。这样,中国的出口中小企更难了,他们也期待着中央政府更快出台能帮助的措施,这包括:出口退税的增加、所得税和增值税的下调,增加借款与减低借款成本等等措施,从而给企业老板以继续经营下去而不是选择关门的信心。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全国服务热线:0757-22280888

© 2017 China-Foreve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