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的感悟

日期:2008-05-19   作者:管理员

四川大地震的感悟

 

2008年05月19日来源:珠江商报

  近日大家都非常关心四川汶川大地震,关心着灾区人民的安全及生活与家园重建,也关心着地震对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从这次地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地震的威力之大,也看到人类于大自然中其实很渺小,更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的子弟兵及相关人员的努力营救而感动、而落泪。
  我对地震的认识是从小时候开始的。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初顺德一次小地震,那时我刚出生不久,一听到地震大家都跑到街上来。第二次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了。所以2003年去北方时,我专门从北京开车到唐山,参观了唐山大地震纪念馆,看到地震时拍摄的图片真是触目惊心。第三次是于1996年和香港一群针织界的朋友,一起到神户,参加日本福丸新工厂的落成仪式。这工厂原设在神户的住宅区附近。在1995年神户大地震中,工厂倒塌了,80多岁的创办人福伯无儿无女,但为了这群几十年的员工,也为这个产业和品牌,投下巨资另地新建一工厂,使这个相当于汽车制造业中“奔驰”地位的针织设备企业———“福丸”又开始了新的一页。当时去参观了其旧厂倒塌处,也看到当地还有很多未修复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亲身认识到地震的威力。第四次对地震的认识,是几天前的5月9号,于深圳,我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颁奖典礼”。这十名杰出的青年华人设计师中,一位是台湾的设计师邱文杰先生,他因设计“台湾9·21地震教育园区”而获奖。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发生了7.3级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为了普及地震的科学知识,保存对地震的共同记忆,提高防震救灾的社会意识,邱文杰先生等于2004年的台中县雾峰乡设计完成了自然科学博物馆9·21地震教育园区。
  虽然我上次去台湾已是十年前了,但从图片看到这个教育园区,也可感受到地震的破坏力。设计者利用了现场地层错动、倒塌校舍和河床险建等典型地标,用建筑设计隐含的线路,将此地震裂缝“缝合”,用艺术的手法保存了地震瞬间的状态,同时用富有纪念性的现代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天谈论这一话题,好像太快了点,但我还是希望几年后汶川也有这类的博物馆,来教育世人,也增加世人的防震救灾的意识。
  我们从电视、报纸的图画上看到了汶川震区的情况,感受到大自然之力量,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二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类为了眼前利益,做了很多影响甚至破坏自己与子孙生存环境的事,有人吸取教训,提出环保,正是一种回归,让我们感悟到“人定胜天”并不尽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子孙幸福的根本。这是为什么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认为“天命不可违”,历朝皇帝都以天子自居。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以为,人的生命只是区区一百几十年,人类的历史也不过三百多万年,地球不过46亿年。人类也非这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宇宙的历史比地球与人类长多了。而每个人相对宇宙来说,也瞬即要成为历史,如一颗流星,一闪而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会明白对万事万物,自己不用太过执着。知道自己的渺小,便已是近道。当然,人生短短几十年,也应于世上留下一点东西,能对这个社会有点贡献,这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无为与有为,这样便统一在一起了。在汶川的抗震救灾中,从电视上我们看到这些救灾的战士,也是面对这种重大的灾难,而作出自己的一点努力。媒体上报道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救下13名学生,这老师的死,也可在世上留下一点重于泰山的记忆。
  一个中小企业的老板,若能认识这点,他当会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身边的朋友,感谢企业的员工与搭档,也感谢客户与供应商。也会做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员工,对得起朋友的事。这便是我于1996年时读到由美国著名领导学权威史蒂芬·柯维所写《成功有约》一书所述的境界了。希望这次地震对更多的企业人有种种启示。
  (作者叶中平是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作者电邮:111@86757.com,欢迎交流)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全国服务热线:0757-22280888

© 2017 China-Foreve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