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机制才是避险之策(摘自珠江商报)
日期:2006-05-29 作者:管理员
对冲机制才是避险之策
——企业对汇率浮动的避险之道
来源:珠江商报 2006-5-29
广东地中海卫浴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时约定:人民币升值在3%以内的,有地中海承担风险;如升值超过3%,则双方平均分担风险。据调查,顺德出口企业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方面各有技术,但还有一些企业还认识不到汇率浮动给企业到来的风险,企业或社会缺乏汇率浮动避险机制。
缺乏避险机制
顺德一家企业国际营销部经理告诉记者,人民币只不过小幅升值,对他们影响不大。他告诉记者,目前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内部也没有专门的预防汇率浮动的避险机制。另一家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其产品大部分内销,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透露,人民币升值只对出口企业有影响。
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认为,长久以来,企业已经习惯了固定的汇率制度,而且很多企业不懂汇率,这是造成企业不重视汇率浮动的主要原因。
叶中平透露,有些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前接了订单,发现人民币升值后竟违约放弃订单不做了,“这对同行打击很大,抢了同行的订单又不做,而且影响了企业的信誉,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是企业国际化不成熟的表现。”
避险之道
广东伟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高绍斌告诉记者,虽然伟雄产品只有20%出口,但已经在想方设法降低内部成本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损失,“还可以在与外商谈判时在价格方面约定。”
叶中平建议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一是尽量不签长期(超过9个月)的合同;二是,报价中按照合同时间长短考虑2%~4%的汇率因素;三是对长期合同,做好有汇率比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超过后,供应方有按汇率上升加价的权利。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汇率大升时违约不执行合同的事件;四是用远期外汇对冲手段。此法在香港用得较多,国内尚未成熟,带对冲成本太高;五是有外汇借贷是个好方法,不如美元贷款,原材料或机械设备进口等;六是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
虽然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要求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但企业要从低增值产品过渡到高增值产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企业都有一个本币概念,都喜欢用本币结单,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可用外币结单来应对人民币升值,比如企业可用欧元报价,这样外商也高兴了。”叶中平多次撰文认为,今年广交会可尝试用欧元报价。
叶中平认为:“在去人民币升值前10多天,我就在报上发表文章,讲人民币汇价会选择一篮子的方法。而去年7月22日公布人民币升值及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后,我曾发文要加快远期外汇对冲,现在看来,随着人民币改革的深入,这种对冲更为必需。”据悉,目前国内银行金融衍生工具较少,外汇对冲机制不健全。叶中平认为:“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单靠企业是无法应对的,需要国家、银行等开发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健全外汇对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