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谨防“水土不服”(摘自珠江商报)
日期:2006-03-07 作者:管理员
企业国际化谨防“水土不服
来源:珠江商报 2006-03-07 10:42:22
叶中平
香港迪士尼乐园春节时关园拒客及之后进展的报道已有很多了,作为一个企业人,笔者是从企业国际化来看这个问题的。
从美国到巴黎、再到日本,这全球第四家的迪士尼开在中国人的地盘上还是第一次。然而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样碰到入乡随俗的问题,因处理不好,就引发迪士尼在开张前至今受到香港媒体一面倒的负面声音。为什么迪士尼乐园在世界其他几个地方都举办得相当成功,而在香港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呢?引发此事的直接原因是那些半年期的门票,但笔者认为有三个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迪士尼与香港政府合作的条件太苛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迪士尼在香港人心中的形象。迪士尼由香港政府借贷占建造费的一半以上,还在土地及前几年分成条件上都给予了极为优厚的待遇,这对香港的利益只怕有一定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使香港各界对其印象不太好。
其二,迪士尼乐园开业后,未能全面考虑相关情况,与各方关系处理不善。香港海洋公园对于3岁以下小童及65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免费入场 ,而迪士尼在这一方面却未博得香港人的好感。再例如,开业前迪士尼安排小朋友出席宣传活动,却事先以不礼貌语气提出种种要求,包括要自带食物和水、不能玩、不能拍照等,引起强烈的不满。而且其代理门槛高,很多旅行社只能望洋兴叹。不仅如此,迪士尼在很多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在开业期间就受到很多游客的投诉,乐园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有待改善,连香港艺人陈慧琳也向媒体反映她在迪士尼拍摄MTV时遭到恶劣对待。
其三,自大经营,缺乏应急机制。或许是迪士尼的名号太大,乐园在开业后并未采取特别措施招徕游客,经过近半年的运营,游客量并不乐观。去年底推出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旅行社佣金、推出半年内有效的门票等,游客量才得以上涨,但是迪士尼却并未因此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从而才有日前拒客事件的发生。
迪士尼连续多次进行道歉,相关媒体也报道乐园存在管理失误,但是笔者觉得在这背后更深的原因是香港迪士尼并未完全“本土化”。作为第一个建在中国的迪士尼,其在景观设计、人物服饰、表演形式方面都融入了浓浓的中国文化特色。但这是不够的,在内在的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上,迪士尼显然还没能融合好。最典型的是,大陆居民的春节长假,香港居民的尊老爱幼传统,迪士尼都没有完全适应。1997年金融风暴后,为了振兴香港经济,香港政府特别提供大量优惠的条件,引进了迪士尼,作为经济复苏的一个契机。在2003年的“非典”后,国内“自由行”政策的实施,大力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但在这时才开业的迪士尼却没有对香港市民的感受作出相应的反应。
无独有偶,商业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也在打入中国市场时走过弯路,最初推出的“西式茶”也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再一次说明了:无论企业的品牌有多大影响力,产品在国际上有多畅销,离开销售地的市场特点和消费者心理,企业要在当地做好生意也很难。国际化大企业也要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搞好与当地的关系,要懂得如何“讨人欢喜”。宝丽雅公司在最初开拓阿拉伯市场时,就专门派人在当地四处了解各种风俗和习惯,尽快的“入乡随俗”,这种做法最终为我们带来了占领当地市场的先机。 顺德有很多企业都想“走出去”,在“走出去”之前,不妨吸取这次“米奇”拒客风波的教训,了解目标市场的风土人情,加快与当地融为一体的步伐,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