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窗口”解决中小企业“疑难杂症”(摘自珠江商报)
日期:2006-01-23 作者:管理员
设“窗口”解决中小企业“疑难杂症”
商报记者 吴日辉 报道
顺德一家中小企业遇到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首先找到企业所在镇政府解决,后来又找到区有关部门,前后跑了十几个办公室,耗费了相当长时间。这是一位顺德中小企业老板讲述的真实故事。一些政协委员指出,中小企业发展所享受的政府扶持往往与大型企业不均,区政府最近动真格建立中小企业办,决心将一批中小企业扶大扶强,但仍缺乏一个与中小企业沟通,并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的平台,政府可考虑在此方面多做文章。
搭建中小企业协调沟通平台
顺德区政协委员王俊认为,在顺德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遭遇发展瓶颈问题,光靠企业难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一些政协委员反映,大企业受到政府较多的重视,出现问题时能够很容易地找到有关部门解决,但中小企业缺乏这样的渠道,只有自已一个个地找相关部门去协商解决。顺德区政协委员叶中平认为,中小企业有问题现在一般找经贸部门,但有的问题涉及到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经贸局又跟这些部门属同级,较难协调,企业只有自己去找他们,往往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叶中平说,在香港,占企业数量5%的大企业支撑了全香港75%的税收,但占企业数量95%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全社会80%的就业人口,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举足轻重,但中小企业规范化程度不高,有时可能触犯一些规定,这就更需要政府在依法行政的范围内,给予更多引导和帮助。叶中平说,顺德区政府如此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是否可以考虑扩大各部门合作的联席会议的适用范围呢?这样很多中小企业的“疑难杂症”可以得到较好解决,这也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
设专门“窗口”解决问题
王俊委员认为,要重新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中国加入WTO后,贸易保护、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应该成为当地企业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间的桥梁,使政府间的谈判(协商)结果确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贸易问题,让企业真正受益。
政协委员李忠建议,要建立政府与企业有效的、顺畅的沟通渠道,政府应该把执法部门监督权,职能部门考核权,政策性问题调研权,与有关机构如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等部门的谈判权,区政府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涉及顺德有关制度建设问题的参与权等剥离给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
叶中平认为,商会是一条通道与桥梁,但单靠商会难以解决中小企业问题。他建议,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能否推向低一级的部门,比如在经贸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一个类似“区办证中心”这样的“窗口”,专职专人负责处理中小企业问题。
摘自《珠江商报》(2006年1月23日 商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