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2005,许一个怎样的未来?
日期:2004-12-31 作者:管理员
【物流】2005,许一个怎样的未来? |
2004-12-31 10:52:04 来源:南方日报 |
记者手记 那些关注的目光 自2004年6月23日《佛山观察》诞生以来,物流行业版伴随着《佛山观察》历经风风雨雨。作为一个采访物流行业的记者,对物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探索,经历了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因为,佛山是培育物流产业的沃土,无数人为生活在阳光雨露中的物流业努力着、奋斗着,并在这个朝阳似火的行业中寻找到了快乐、品尝到了甘甜。 “新机场弹拨佛山神经”、“‘本土制造’借机飞翔”、“距离近了还是远了?”、“东平水道盼变巨轮通途”……这一个个专题推出的背后,只有自己最清楚个中滋味。虽然,报道不能尽善尽美,但我们为记录佛山物流业发展的片断,一直都在努力,而且我们欣然地发现,不少读者一直在关注着我们。 今年8月6日,我们推出的《乐器“开膛破肚”谁之责?》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生产企业看到这篇报道后,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对我们的报道表示赞扬,并表示从这篇报道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他们开始关心物流的包装问题,关心物流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怎样做才是最规范、最符合要求的,以后选择物流公司时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还有一些律师,也开始关心国家是否会出台与物流包装相关的新法规。同时,普通读者也对物流版有了新的见解。在这次报道中,我们的角度非常贴近生活,通过具体事件将物流概念呈现出来。 10月8日推出的“新机场”策划也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根据反馈信息,有很多专家把那一期的《佛山观察》当成资料收集。当时,有一位工程师拿着划了红圈的报纸来到报社,仔细地告诉我们“新机场发挥带动效应的数字不准确”、跟我们重新解释“破损”和“损耗”之间的区别,并告诉我们每周五《佛山观察》的物流版是他们必看的版面…… 经常关注物流版面的读者对11月12日的《信封不规范 累坏分拣工》这篇报道印象也很深刻。有细心的读者告诉我们,在我们推出这期报道后的不久,《广州日报》也跟着做了一期同样的选题,但读者反映,无论从文章内容还是语言上,本报的报道都比他们略胜一筹…… 还有一期,我们对佛山物流行业人才的缺失做了详尽报道,有劳动部门的朋友来电反映,自从该报道推出后,不少市民纷纷打电话到劳动局询问此事,有读者称该报道让他们又多了一个职业选择…… 读者寄语 企业应唱主角 权威民生并重 在岁末年初,我们走访了一些一直默默支持我们工作的各方朋友,对明年的物流版提出了新的希望…… 佛山市经济贸易局流通服务科李竞滦:报道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对象,政府也是给企业创造环境与平台的职能部门,立足于企业,和他们多点沟通,关注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们也很关注社会上物流资源的整合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报道的主题。 南海敦豪货运配载中心卢重先:我认为,今后的物流报道应该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对企业重大布置的报道,展现企业运作战略,分析企业案例;二是及时报道政府出台的物流政策法规、对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展开讨论,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政策后面所蕴涵的内容;第三,做物流报道也不能离开老百姓,希望物流新闻能仔细到做超市货物的流通渠道等层面,甚至能帮助老百姓辨别货物真伪。 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望成:希望明年的物流版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信息与投资机会;对政府的政策信息以及即将开放的领域能够予以报道。作为物流企业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永远是物流业的商机,如果报道能够对他们的投资有所帮助、有所指引,那是最好的。还可以对物流行业最新的信息和成功的经验予以报道。同时,对本地优秀的物流企业也可做些报道。 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总经理雷有为:就目前佛山关于物流的报道而言,希望能够将一些专业的物流报道具体化。简言之,就是要将一些行业性强的报道介绍给大众。例如,将钢铁企业物流中的一些环节具体表达出来,这样更加有趣味性。在对现代化物流进行报道时,要更加专业化,更加有指导意义。 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运输分公司黄文峰:物流版需要多介绍一些国际和国内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够对企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一些物流企业没有什么实力,对一些不正常经营的物流企业,要突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他们的日程表 南海区经贸局:以打造华南现代物流商都为目标,明年南海物流的发展方向将是推进物流中心的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支撑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加快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着重到2005年,南海在物流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创造物流商机、扶持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搭建传统产业与现代物流企业合作的平台: 1.着力跟进“6·28佛山国际物流”所签约的28项、总投资达到4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领域; 2.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加大第三产业的招商力度,着力推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对商贸服务业的规范、引导和正确的推动;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 3.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对南海物流的整体布局和长远的规划(现在正请专家在做规划); 4.认真跟进香港百佳、屈臣氏这些项目。目前香港百佳已投资1500万建设仓储配送中心,7月份就已经动工建设。三山港的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全部落实,同时在三山港成功引入了顺记物流集团、日本的佐川急便、英国的铁行加华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以及广东的国通物流城。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20亿; 4.积极推进三山物流园区内的保税物流业务的申报,将三山国际物流园打造成为佛山地区甚至珠三角的物流中心。 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我们的交易中心预计明年3月份左右正式启动,届时将实现“透明式”交易。在钢铁交易大楼,设有独有的电脑信息与交易系统,购货商不用亲临乐从,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通过网络登录中心网站,就可以查询该中心内钢材的用途、成分、性能与价格,甚至出厂证明,然后通过网络就可以订货。而如果一定要亲临现场,购货商只要来到交易大楼,亲手操作电脑,在叹叹空调喝喝茶的轻松与惬意中,查找自己理想的钢材,然后还可以坐上中心的电瓶车,在储量达150万吨的仓库内轻而易举地看到自己所需的货物。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米娜 实习生 崔财鑫
顺德民间“反倾销博士”叶中平: 必须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转眼又到年底,美商务部诉我熨衣板倾销案早已烟消云散。但是,回首一年以来的风风雨雨,案件的受害者之一、自学应诉反倾销成名、被民间冠以“反倾销博士”美誉的顺德恒业集团董事长叶中平,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大段关于反倾销的思考。 与此前他一直在钻研的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具体技巧和策略等不同,叶中平最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一、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都是有合理盈利的,但在反倾销案中却有不少被判倾销,难道这仅仅是媒体和学术界常说的政治产物?反倾销是否已被部分中国人“泛政治化”?二、在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中,中国人和原诉人常常都觉得自己有理,错在对方,究竟两者之间除了利益纷争,是否还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差异?三、中国企业除了具体的应诉技巧,应具备哪些避免反倾销的战略意识? “中国企业应该有限联合” “在出口企业之中,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大行其道,就是认为产品输向同一市场的企业不应联合,否则会导致垄断的发生。”叶中平说,“这种想法不全对。”叶中平认为,出口企业在价格上的协商的确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是中国的出口企业首先需要的是信息的共享和总输出量的控制。 反倾销诉讼通常针对的是某国生产某产品的同一行业,而且这一行业中往往会有大批企业不能得到实地核查、享受单独税率的机会,只有在这一行业中出口对方国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才有机会享受单独税率。也就是说,其它企业的税率是由少数大企业的税率决定或影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作为出口量大的企业,如果对反倾销知识不了解,则肯定是全行业之祸首。由此可见,如果行业中某家企业知悉国外将其产品列为出口监控的消息,或者知悉同行企业操作不当,应该马上知会所有同行,否则同行的闭塞和错误,同样可能葬送自己。 另外,行业内部也应该有对出口价格的协商机制。“诱发反倾销的往往是某行业出口外国某市场的产品量一直增大,或者瞬间膨胀,而价格在下降。”叶中平分析已知的案例,认为往往有两种原因会导致此种情况:一、大企业企图通过降价清理竞争对手;二、没有其它优势的小企业希望通过价格战略突围。“这两种情况都是很危险的,很可能马上导致反倾销诉讼。企业打价格战必须慢慢来,不能一下变动太大,否则相当危险。”叶中平说,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总体看法就是中国企业是在非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所以本身就占了不少便宜,比如部分企业可能得到政府补贴,土地价格可能是优惠价,人民币长期坚持不升值,不与国际货币全面接轨等等。一旦中国企业再启动价格战略,法律战就会一触即发。 重资产结构危机四伏 “现在顺德乃至广东不少做大的出口制造企业为了打价格战,都会通过自设一定规模的子工厂来降低成本。有的家电企业,连那些不太关键、技术含量很低的配件都要自己生产,形成了独特的重资产结构。”叶中平分析,这在反倾销案件中可能是很不利的。 叶中平分析,有的出口量大的企业,虽然部分部件采取更便宜的国际采购,但却会战略性地购置一些平时不使用的关键部件的生产线,但在反倾销案件中,这些部分也可能会计算到企业的成本中去,增加了认定“倾销”的可能。 “更大的问题是,自身拥有的产业链越长,被对方律师攻击的点可能就越多。”叶中平说,反倾销多少是个逻辑游戏,涉及的事实数量越大,企业提供的数据信息就越可能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另外,中国是美国和欧盟认定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原材料成本须到别国参照,所以一家企业的生产要素太多,应诉方很难把握,参照国哪一种原材料的价格高于中国,哪一种低于中国,成本计算中的误差就越大。 “一旦被认定倾销,重资产结构的厂家危机就太大了,因为如果终端产品要转型,那所有子工厂都要转型,成本压力过高。当然,这种结构也会带来产业转移时的不便。” 及早培养战略眼光 “专家们常常会说政府和企业应该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这是对的,但是企业应该如何建立这种机制呢?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叶中平认为,有几项工作,中国的出口企业应该考虑去做: 一是走访出口市场的生产企业,了解他们的产量、工人数量、价格等情况,了解自己的产品降价或增加投放是否会影响这些工厂的经营。如果会,企业应该着手与当地的行业协会、重要企业协商,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双方的关系。情况严重时,大型企业就应该考虑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该国深加工,甚至是收购国外企业,彻底摆脱反倾销法的约束。 二是对于那些在当地并无生产竞争者的行业,中国企业家应该注意出口地有无突然出现的该类小型企业。因为这往往是美国一些采购企业或其它利益分配者纯粹为了起诉而临时成立的企业。 三是了解本国本行业最新的出口数量,如果存在销量猛增、价格一跌再跌的情况,应该紧急召集行业商会进行协商。 四是通过国外的律师事务所,及时了解哪些产品已被当地的商务部或其他经济部门监控,因为监控往往就是起诉的前奏,是对方积累证据的阶段。及早知道这种消息,有可能猜测出本行业被调查的涉案期是什么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一时期的财务账目管理,或加工出口量来争取实地核查、享受独立税率的机会。 崔旭明 背 景 今年6月18日,扰攘已久的美商务部诉我熨衣板倾销案终于告一段落,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中国应诉企业除一家外,其它均被判50%以上的高反倾销税率,这批企业生产的金属面板金属支架立式熨衣板可能全部退出美国市场。 虽然案件告一段落,但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刚刚开始。由于该事件情节复杂,涉及一家中国企业利用反倾销规则与同行竞争的问题,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这批报道除了关注案件本身,也对案件中的一位传奇人物——涉案企业之一的顺德恒业集团董事长叶中平给予了较多关注。《南方日报》曾以《董事长走上求知路》为题对这位经过向技术官员、律师和专家多方学习,结合多年办厂实务操作知识,从对反倾销一无所知到成为反倾销实务操作专家的企业家,进行了报道。 随着事情的发展,叶中平这位研究过应诉美国反倾销案详细程序、问卷填写技巧、应对实地核查技巧以及大批案例的企业家,开始拥有另一重身份——广东一批遭遇或即将遭遇反倾销诉讼企业的技术顾问、反倾销知识和技巧的布道者。 因初期行业缺乏准备而在自己的官司中败北的叶中平,也开始干起跟自己生意不相干的事情来:他找来媒体,将自己研究的心得无偿地告诉他们,希望媒体能够将他的发现公诸于众;他提醒相熟的出口企业,小心反倾销,并为他们评估被起诉的几率和防范措施;他甚至通过自己的律师为其他企业作咨询…… 没有多久,叶中平这个名字在顺德乃至佛山的出口企业中越来越响。很多企业一遇到相关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律师、学者,而是想到找叶中平。因为他锲而不舍的态度,有人形容他是“反倾销斗士”;由于他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见解和主张,有人称他是“反倾销领域的思想家”;他到处讲课,有人又称他“反倾销博士”。有企业家说,叶中平实际掌握的反倾销知识已经比国内大部分大专院校的一般国际经济法教授更详细更深入。 今年下半年,顺德区勒流镇政府甚至组织镇内的出口企业,专门听叶中平讲授反倾销知识。11月,南方日报社主办了“广东(顺德)首届反倾销论坛”,从国家商务部、清华大学等机构请来了一流的专家学者讲课,也没有忘记把叶中平这个本地专家请来。论坛台上,他居然能与长年研究反倾销问题的资深专家展开讨论,而且被一些专家尊为“广东反倾销第一人”。论坛一结束,大批媒体记者马上将他团团围住,顿时又使他再次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